多地增加体育中考分值!“小三门”科目变得越来越重要!

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 2020年12月15日 ]

(原标题:多地将增加体育中考分值!“小三门”科目变得越来越重要!)

12月14日,教育部在京召开“收官”系列新闻发布会,介绍“十三五”期间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教育有关情况。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表示,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都属于在教育当中比较弱势的学科,传统上大家都把音乐、美术和体育叫做“小三门”,跟“小三门”相比,劳动教育可能是更小的一门。但在“十三五”期间,“小三门”变得越来越重要,开始逐步和主课的地位和价值以及受重视程度有了持平的倾向。

具体有哪些方面的表现?一起去现场看看:

2021年起多地将增加体育中考分值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介绍,在学校体育评价体系建设方面,目前全国各地各校普遍建立了学生体质健康档案,教育部一贯要求所有的学校,大中小学每年都要对学生的体质健康进行监测,且教育部每年要对各地上报的数据进行复核,复核的人数每年超过20万人。

同时,初中和高中的学业水平考试都已将体育学科纳入其中。王登峰表示,到目前为止,全国各地都已经普遍推进了体育中考,尽管中考体育的分值差别还比较大,分值从30分到100分不等,但已经实现了全覆盖。“最近一段时间,我们陆续接到各地报来的情况,从2021年起,绝大多数的省份体育中考分值都会增加,而且增加的幅度还是比较大的”,王登峰说。

对于大家广泛关注的“体育进高考”,王登峰表示,目前在高考录取的“强基计划”中明确要求,录取“强基计划”考生的高校,需对这些考生进行体育加试。“从去年的情况来看,这一方面各个高校都做得非常好。应该说,这也是体育和高考扯上关系的一个最直接的体现”。

已有9省开展美育中考改革试点

“十三五”期间,学校美育评价机制进一步完善,将美育纳入《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推动将美育工作与效果作为高校办学评价的重要指标,纳入高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和“双一流”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将中小学校美育工作纳入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检测体系和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指标体系,实施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中小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自评和中小学校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制度。

“美育已经全面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跟体育是一样的。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到目前为止,已经有9个省开始美育中考改革试点。目前的情况来看,分值一般是在10到30分之间”,王登峰表示,美育是要真正让学生能够体验美,能够认识美,要掌握基本的知识,能够去展示美,有基本的艺术特长和专项的艺术特长,同时未来又能够创造美,这是我们教学改革要实现的目标。

95%的学校实现学生在校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

“十三”期间,整个政策体系的构建和推进,最大的一个亮点就是彻底改变了我们对学校体育片面的认识,把它作为教育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一个基础性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学校体育的地位和价值得到了极大提升。”王登峰说,在政策体系方面,“十三五”期间,学校体育实现了纳入教育现代化评估指标体系、纳入立德树人主渠道、纳入考试制度改革、纳入督导评价内容、纳入全民健身计划、纳入体育产业发展规划等“六纳入”,学校体育全方位、多角度地融入了教育改革大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王登峰表示,“十三五”期间,学校体育政策体系更加健全、教学改革更加深入、条件保障更加到位、评价体系更加完善,95%的学校能够保障学生在校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

王登峰介绍,到目前为止,教育部在全国已经认定了三万所校园足球特色校。“足球特色校要求三万所学校每一个学生都要学会足球运动的技能,都要参与足球的训练,都要参加足球的比赛。”

“十三五”期间八成中小学生接受艺术教育

“十三五”期间,艺术课程的开课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义务教育阶段,大部分省(区、市)义务教育阶段都能按照国家课程设置方案保证音乐、美术课程总量不低于总课时的9%;高中教育阶段,全国93.2%的学校能够开设6个学分的艺术类必修课程;全国80.7%的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将艺术课程纳入公共基础必修课,并保证72学时;全国87.6%的高校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公共艺术课程。

王登峰表示,各地各校开发利用当地民族民间美育资源,丰富美育课程内容,构架以审美和人文素养为核心的美育课程体系,在中小学增设舞蹈、戏剧、戏曲、影视等课程。

“十三五”期间,美育受惠群体不断扩大。近87%的学生在中小学接受了艺术教育,65%的学生参与了的艺术社团或兴趣小组,学习掌握了艺术特长。2019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艺术学习质量监测结果显示,78.5%的四年级和77.2%的八年级学生演唱能力达到中等及以上水平,91.5%的四年级和65.8%的八年级学生绘画创作与表达能力达到中等及以上水平。八成以上学生喜欢艺术课和艺术教师。

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每年新增2万人,美育教师四年增长14.9万人。

王登峰介绍,“十三五”期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由50.2万增加到59.5万,每年新增体育教师约2万人,年均增速4.3%。其中,2018年补充了24320名体育教师,2019年补充18991名体育教师。通过“国培计划”“省培计划”培训了1万多名国家级骨干教师和10万多名中西部特别是农村、偏远地区骨干教师。

全国义务教育阶段美育教师人数由2015年的59.9万人增加到2019年的74.8万人,四年来增加14.9万人,平均增速为5.7%。美育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由2015年的6.5%提高到2019年的7.5%,提升了1个百分点。

体育竞赛将进课堂!所有赛事由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共同组织推进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透露,“十四五”期间,所有涉及到学生和青少年的体育赛事,都将全部由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来共同组织、共同推进。

王登峰表示,教育部将和教材局一起,对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课标以及教材进行设计。具体来讲,下一步,在体育与健康课中,将把健康教育单独列出来,按照每个学期健康教育要求的内容,构建一个大中小幼一体化的健康教育的内容体系,进而构建一个健康教育的指导大纲。在此基础上,教育部也会组织专家录制相关内容的视频,帮助大中小幼开展健康教育工作。

在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中,每一堂体育课除了要教学生基本的运动技能,也要教专项的运动技能,还要在课堂上组织开展体育竞赛活动。“这是构建全员参与的体育竞赛体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只有校内广泛参与的体育竞赛才能实现体育育人的目标。在此基础上,再构建校际乃至全国青少年学生的体育竞赛,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王登峰说。

体育竞赛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而是每个学生都可参与

王登峰指出,2020年中办、国办联合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明确,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就是要实现教会学生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和专项运动技能,这对体育课要教什么以及要教会学生什么做出了一个非常明确的界定。

同时,要开展经常性的课余体育锻炼和体育训练活动,也就是课堂上教的这些知识和技能,课后要有经常性的训练和锻炼。

最为重要的是,要组织全员参与的体育竞赛活动。《意见》明确提出,体育竞赛是所有上体育课的学生都必须参与的。体育教学改革的内容更加清晰,即要立足于教会、勤练和常赛。“教会、勤练和常赛是面向所有学生的,面向人人的。体育竞赛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而是每一个学生都要参与的。”王登峰说。

超过90%的人认为“劳动教育很有必要”

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党对教育的新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大中小学必须开展的教育活动。

教育部教材局一级巡视员申继亮介绍,在教育系统内外和各级各类学校共同努力下,各方面对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已形成一定的共识,学生、教师、家长积极支持劳动教育的氛围正在形成。

今年下半年,湖南省教科院采取实地考察、访谈与网上调研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了23万多人次调查,覆盖大中小学生、家长、普通教师、教育行政部门管理者以及大学教授、上市公司董事长、事业企业单位负责人等。结果表明,超过90%的人认为“劳动教育很有必要”,对于每天安排30分钟体力劳动,96.6%的家长表示支持。

教育部组织的调查表明,在这次疫情防控中,70%以上的大学生明确表示愿意参加疫情防控志愿活动,他们或者直接投身抗击疫情一线,或者投身社区防疫、特殊群体帮扶、爱心捐助等志愿服务。

培训预约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