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日到河滩上转转,看见许多孩子在放风筝。一根根长长的引线,一头系在天上,一头系在地上, 孩子同风筝都在天与地之间悠荡,连心也被悠荡得恍恍惚惚了,好像又回到了童年。 儿时的放风筝, 大多是自己的长辈或家人编扎的, 几根削得很薄的篾, 用细纱线扎成种种鸟兽的造型, 糊上雪白的绝版, 再用彩笔勾勒出面孔与翅膀的图案。 通常扎得最多的是 “老雕”“美人儿”“花蝴蝶”等。 我们家前院就有位叔叔,擅扎风筝,远近闻名。他扎得风筝不只体形好看,色彩艳丽,放飞得高远,还在风筝上绷一叶用蒲苇削成的膜片,经风一吹,发出“嗡嗡”的声响,仿佛是风筝的歌唱, 在蓝天下播扬, 给开阔的天地增添了无尽的韵味, 给驰荡的竭尽带来几分疯狂。 我们那条胡同的左邻右舍的孩子们放的风筝几乎都是叔叔编扎的。 他的风筝不卖钱, 谁上门去要,就给谁,他乐意自己贴钱买材料。 后来, 这位叔叔去了海外, 放风筝也渐与孩子们远离了。 不过年年叔叔给家乡写信,总不忘提起儿时的放风筝。 香港回归之后, 他的家信中说到, 他这只被故乡放飞到海外的风筝,尽管飘荡游弋,经风沐雨,可那线头儿一直在故乡和亲人手中牵着,如今飘得太累了,也该要回归到家乡和亲人身边来了。 是的。我想,不光是叔叔,我们每个人都是风筝,在妈妈手中牵着,从小放到大,再从家乡放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啊! --节先自李恒瑞《风筝畅想曲》 |
推荐阅读:
贵州省2020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面试)考试,12月10日开始报名
获取更多教师和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资讯,敬请关注“遵义考试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