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志愿选大学还是选专业:高考大类招生之辩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 2022年06月22日 ]

(原标题:关注2022高考|报志愿选大学还是选专业:高考大类招生之辩

“报志愿首先是保大学,其次考虑专业,如果非要为了报热门专业而选择低一级的大学,是非常严重的策略错误。”在6月12日的网络招生咨询直播中,中山大学招生办主任荐志强说。

每年高考报志愿时,总会有众多考生纠结:“应该选大学,还是选专业?”

在荐志强看来,这个问题的答案非常清楚:“如果你的分数考得上清华、北大,不要问专业,要应报尽报;如果你的分数考得上985高校,一定要服从调剂,先保大学,再保专业。”

近年来,在“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模式下,越来越多的高校在招生时实行大类招生,比如考生报志愿时只需填报计算机专业类,进校1-2年后再分流至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人工智能等具体专业。大类招生大大缓解了考生选专业时的纠结。

然而,中山大学在2021年实行大类招生后,又在今年改回了按专业招生。这是为何?

实际上,大类招生在培养环节也面临困难,首当其冲的是分流难题,一个专业类中存在热门专业和冷门专业,学生分流时更愿意挤进热门专业,这不利于学科的长远健康发展。目前,高校在探索大类招生的同时,也在完善专业分流机制。

更利于被录取

中山大学在2021年实行了跨院系大类招生。

以在广东省投放的选考“历史类”招生计划为例,共分为5个专业大类招生,分别为外国语言文学类(卓越人才计划)、历史学类(广州)(人文实验班)、经济学类(经管实验班)、历史学类(珠海)(新文科实验班)、法学类(广州)(社科实验班)。

但到了今年,中山大学改为按院系专业(类)招生,共19个专业(类),考生录取后就确定主修专业,但大一至大四均可申请转专业。

“选大学,还是选专业”的疑问,一定程度上就业选择在高考报志愿环节的反馈。“有些家长和考生就认准热门专业,是因为太考虑就业,把准备就业前置到报志愿环节,这是一种短视。”中山大学招生办主任荐志强在直播时说。

但为何中山大学放弃了2021年的大类招生方式?

公开信息显示,中山大学2021年的大类招生口径过宽,比如材料类专业、土木、水利与海洋工程都被归入了计算机类。

此外,中山大学2021年的大类招生既跨院系,又跨校区。以经济学为例,2021年只招收经济学类(经管实验班),但2022年分为广州的岭南学院、珠海的国际金融学院、深圳的商学院进行招生。

中山大学在广州、珠海、深圳3地5个校区办学,学生大一在广州校区南校园集中培养,但如果面临3地分流,学生的选择、博弈之激烈可想而知。

实际上,中山大学今年并没有放弃大类招生,只是调整了大类招生的方式。目前,国内高校存在三种大类招生方式:

按学科大类招生。高校跨院系整合同类专业,按所属学科大类招生,专业分流时允许学生在同一学科内的所有专业中选择。中山大学2021年即采取这种形式。

以试验班、基地班或专门学院招生。本科一、二年级学生进行跨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学习,本科三、四年级学生可自主选择专业进行学习。比如北京大学元培学院按照文科试验班类和理科试验班类宽口径招生。

按院系招生。在同一院系内,不分专业,只按院系大类招生,专业分流时允许学生在学院内的所有专业中自主选择。

中山大学今年实际上选择了按院系招生。比如,外国语学院有德语、日语、法语、英语4个专业,但只按照外国语言文学类(广州)这1个大类招生,入学后学生在本学院内分流。

对于考生来说,19个专业(类)比5个专业大类更有利于被中山大学录取。因为专业有冷热,分数线也就有高低。19个专业(类)之间的分差明显要大于5个专业大类。“考生分数只要符合所报志愿里的专业最低投档线,就会被学校录取,不会被退档。”中山大学招生办工作人员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专业只有冷热,没有好坏。热门专业竞争激烈,人才多且集中,孩子低分进去变成‘凤尾’。”中山大学招生办主任荐志强说。

培训预约
取消